《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其生平事跡在《史記》中雖多有述錄,但僅說他是“齊人”。唐朝時期,有一個叫林寶的人撰寫了一本《元和姓纂》,第一次明言孫武是樂安人。而后來的《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對孫武的論述較細,其中記載有:“宋四完字敬仲,四世孫桓子為宇,宇生二子:恒,書。書字子占,齊大夫,伐莒有切,景公賜姓孫氏,食采于樂安,生憑,字起宗,齊卿。憑生武,字長卿,以田、鮑四族謀為亂,奔吳為將軍。”現代歷史學家基于此,得出孫武的故里就在樂安。然而,幾千年過去了,當時的樂安,今天到底在何地?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目前,史學界對“樂安”一地主要有3種說法:
一說是山東惠民縣。該派學者認為,“樂安”指的就是唐代的“樂安郡”。該郡郡治在厭次,也就是今山東惠民縣。此外,惠民縣自古以來建制的沿革及其地至今仍存孫武的舊址,而且此縣姓孫者較多,通過惠民縣孫、田、陳諸姓的分布及有關孫武家世的傳說,這些都是有力的佐證。
一說是山東博興縣。該派學者認為,“樂安”地名在中國歷史上首見于《漢書·地理志》,根據中國歷史上“漢承秦制”、“秦承齊制”的原則,孫武的故里就是《漢書》中所說的山東博興縣。
另一說是山東廣饒縣。近年倡導該說者人數較多,其根據主要有,樂安指的是春秋時代齊國的樂安,其主體地面在今廣饒縣境內。從歷史沿革來看,廣饒縣的“樂安”命名起源最早、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從西漢開始至今,廣饒縣地面稱樂安縣或樂安郡的時間長達1400余年,直到1914年才改稱廣饒。近年的考古發現,也證明先秦時期的樂安即今廣饒。山東省自古以來眾多的地方志也是“廣饒”就是“樂安”的佐證。
除此之外,有的學者提出了孫武故里不在樂安說。他們認為,“食采”不一定等于“故里”。從史料看,孫武在樂安居住的時間最多不超過11年。又從歷史記載中可以看出,孫武在投奔吳國之前已寫成兵法,而《孫子兵法》這部精煉的巨著并非短期內所能完成,它必是孫武常年隱居思考的精華。如果兵法寫于孫武入吳后,那么他在齊國樂安生活的時間更短。如果兵法是在齊國寫成,那就說明孫武之祖父孫書“食采于樂安”時,孫武已經成人,即早已有了故里,所以孫武的故里并非樂安。
無論孫武的故里到底在山東哪個地區,他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后代,更為重要的是繼承祖先的這筆寶貴遺產,使其更加發揚光大,致力于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強大。
免責聲明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逐一和版權者聯系,若所選內容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本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們,以便即時刪除,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主辦單位:智庫園(北京)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569號 備案號:京ICP備10020766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