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观看福利一区二区_国产三级日产三级_亚洲成人免费在线_一级片在线免费 - 国产午夜毛片v一区二区三区

  • RSS訂閱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
眾說智圣

王陽明:一個人最大的失敗,是私欲太重

時間:2017-12-7 10:20:46  作者:佚名  來源:中華智庫園  查看:1324  評論:0
內容摘要:私欲會遮蔽良知,而人卻不可能沒有欲望。我們應該將欲望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內,不能讓它像野草一樣生長。

私欲會遮蔽良知,而人卻不可能沒有欲望。我們應該將欲望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內,不能讓它像野草一樣生長。

什么是私欲,過了的基本欲望就是私欲;或者說,良知認為錯的欲望就是私欲。

人不可能沒有欲望,一個人如果沒有欲望,那和僵尸差不多。

問題是,我們的欲望應該控制在一個合適的度內,而不能讓它像野草一樣野蠻生長。

 

良知認為錯的欲望就是私欲

先來看人們最容易也是最嚴重的“私欲”——好名(愛慕虛名)。

王陽明有個叫孟源的弟子就有這種毛病,王陽明曾多次讓他改正,他也總是說會改,可一旦有機會表現,他總是奮不顧身地抓住。

有一天,王陽明剛教訓完他,有個弟子談起了近來學習心學的心得,說還有不明處。

孟源把身子向后一仰,大笑道:“你這毛病可是我當年犯過的,哈哈。”

王陽明看了他一眼,語氣冰冷:“你坐正了吧!”

孟源發現自己的確坐沒坐相,趕緊坐正了。

王陽明說:“你的老毛病又犯了。”

孟源很無辜的樣子,要爭辯。

王陽明馬上止住他,開導道:

“好表現的人必是自以為是的人,這是你人生中最大的缺點。我給你打個比方吧。在一塊一丈見方的地里種一棵大樹,雨露的滋潤,土地的肥沃,只能對這棵樹的根供給營養。若在樹的周圍栽種一些優良的谷物,可上有樹葉遮住陽光,下被樹根盤結,缺乏營養,它又怎能生長成熟?所以只有砍掉這棵樹,連須根也不留,才能種植優良谷物。否則,任你如何耕耘栽培,也只是滋養大樹的根。”

那棵大樹就是“好名”之病,一旦有了這棵大樹,其他一切優良谷物(品德和能力)都無法生長。

原因很簡單:一個“好名”的人,非常喜歡和人爭辯,而且他一定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對方是錯的。

當他確認這一點時,那么他就把自己看成是君子,對方是小人。

于是,所有和他意見不同的人都成了小人。自然,那些意見,他也就不會入耳了。

沒有任何意見可以進來,良知就會被這種妄自尊大遮蔽,后果可想而知。

 

良知會被妄自尊大遮蔽

人為什么會有表現欲?就是為了貪圖虛名,而貪圖虛名的最終目的是獲得利。

這就是為什么老祖宗把“名利”放在一起談的緣由。

人貪圖名利,眼睛直盯著名利,必然會做出違背良知的事。

所以王陽明說:“人生在世,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 他的弟子薛侃接口說:“是啊,聞譽而喜,聞毀憂郁,就是好名的毛病在發作。但是該怎么治療這種病呢?”

王陽明給出了方法:

“名與實相對。務實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輕一分。若全是務實的心,就沒有一絲求名的心。如果務實的心猶如饑而求食,渴而求飲,還哪里有時間和精力好名?”

他接著說道,“過度追求‘名’就會把‘實’忽視,名和實不相符,活著的時候還可以彌補,如果死了那就真來不及了。”

 

人生在世,最大的弊病就是好名

“好名”還有一種表現,那就是把抱怨和指責別人當成是一種生活。

王陽明有位弟子就是這樣的人。

王陽明和他談話,認為必須改掉這種毛病:

“真正的修行之道應該經常反省自己。如果一味地去指責別人,就只會看到別人的錯誤,而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如果能返身自省,才能看到自己有許多不足之處,當你看到自己有那么多缺點時,你還有時間去指責別人嗎?”

這位弟子聽了這番話,露出慚愧的樣子來。

王陽明知道他雖然有認識,可未必能實踐,所以又叮囑道:“你今后只要不去議論別人的是非,在要責備別人的時候,把它當作自己的一大私欲加以克制才行。”

批評、指責、抱怨,都是我們瘋狂生長的表達欲和表現欲在聯合作怪。

沒有人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當我們批評、指責、抱怨他人時,就會把自己的缺點和成見掩蓋起來。

我們如同在玻璃后面辨認犯罪嫌疑人,只看到別人的罪過,卻看不到自己。

況且,抱怨和毫無理性地批評、指責別人,是毫無效果的。

現代心理學家指出,當一個人遭受批評時,心跳會加速,然后防衛本能就會出現。為了維護面子,他必然會采取反攻的手段。

這樣看來,批評和指責只能造成更多的沖突,沖突就意味著可能到來的風險。

一個基本的人性常識是:即使你的批評和指責是出于善意,但對方因為自尊受到傷害,明知道錯了,也要為自己辯護,死不認錯,情緒激烈時,他必會和你針鋒相對。

 

“好名”還表現為抱怨和指責

人的私欲看似有六種,實際上只有兩種,那就是名利之欲和生存之欲。

關于“名”,王陽明論述得很多,而關于“利”,王陽明只有一段論述。

有弟子嘆息說:“既然我們要祛除私欲,那對于財富的追求肯定是不對的了。因為古人說了,小人才經常談利。”

王陽明正色道:“我什么時候說過不要爭取富貴?只是你爭取富貴的時候要憑良知的指引,不能違背良知。你只有好好光明你的良知,才能在富貴逼人時坦然面對,不被它控制,而是要控制它。只要你做到用良知去發家致富,那就符合天理,誰說君子不能談利?!”

王陽明又說:“要祛除聲色貨利的私欲,就要在靜坐時把那些好色好名好利的禍根都搜尋出來,然后祛除。”

有位弟子靈光一閃,搖頭晃腦地問王陽明:“老師,那些禍根是瘡,你剜了它們是好事,可剜掉的地方不是又有了新瘡,這不是剜肉成瘡嗎?”

王陽明險些被噎了個跟頭,因為這個弟子的問話太厲害了。

厚黑教主李宗吾揚揚得意地說:“王陽明的意思是,我們見了一星之火,就要把他撲滅,雖然不會有燒房子之事,請問拿什么東西來煮飯呢?換言之,即是把好貨之心連根去盡,人就不會吃飯,豈不餓死嗎?把好色之心連根去盡,就不會有男女居室之事,人類豈不滅絕嗎?”

王陽明的那位弟子和李宗吾的看法一樣,實際上,這是不懂王陽明。

王陽明的意思是,那些私欲正如我們身上的瘡,它是有害的,必須要除去。剜肉補瘡,不是剜肉,而是剜有病的瘡。而新長出來的肉看上去是瘡,但沒有危害,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

王陽明對這位自作聰明的弟子訓斥道:“這是我為人治病的藥方,能完全鏟除人的病根。即使他的本領再大,十幾年之后,依然用得上。如果你不用,就收起來,不要敗壞我的藥方。”

這位弟子發現老師發怒了,急忙道歉。

實際上,學習心學,本身就是自己領悟的問題,失之毫厘就會謬以千里。

 

私欲是人不能充分發揮良知的根由

私欲在王陽明看來,是人不能充分發揮良知的一個根由。

良知被種種私欲遮蔽,雖然有是非善惡之心,但因為受私欲的誘惑而無法去致良知。

長久以往,我們的智慧和道德漸漸銷聲匿跡,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腐爛的軀殼。

而關于生存的欲望,王陽明說得很沉重:“人生在世,可能對一切聲色名利和嗜好,都能擺脫殆盡。但如果仍有一種貪生怕死的念頭存留在心,就不能和整個本體融合。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從生身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符合天理的表現。”

人可以沒有名利之心,但不可能沒有生存的欲望,螻蟻尚且惜命。所以誰能真的看淡生死,誰就真的成為圣人了。返回中華智庫園網首頁


標簽:眾說智圣 
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逐一和版權者聯系,若所選內容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本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們,以便即時刪除,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郵箱:zhzky102@163.com

 

主辦單位:智庫園(北京)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569  備案號:京ICP備10020766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