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古埃及有一個名叫美爾古里的音樂家,在一個夏天的早上,他沿著尼羅河邊悠閑地散步,無意間踢到一個什么東西,發出一聲奇妙的聲響,揀起來一看,原來是一個烏龜殼。這偶然的發現,引起了美爾古里的好奇心。于是,他興沖沖地把烏龜殼帶回家,再三端詳,仔細琢磨,終于根據烏龜殼內的空氣受振動而發聲的原理,并仿照烏龜殼的外形,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把小提琴。他給這種中弦琴般的樂器定名叫“列里”。后來,它便不知不覺地在埃及廣泛流傳開來。到11世紀,人們經過再一次改制,將“列里”更名為“微奧里”,并且在按手指的地方設有音階格子,使其進一步完備起來。
實際上,真正的小提琴制作,是在16世紀至18世紀的意大利。當時正處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音樂藝術空前繁榮,促進了小提琴制造業的迅速發展。當時最杰出的制琴名匠瑪基尼、阿瑪蒂、斯特拉第瓦利、瓜爾涅利等,選擇阿爾卑斯山生長的紋理勻稱的云杉木,經過充分的干燥,然后開料、制板、成形、油漆等手工工藝,制成的小提琴發音渾厚宏亮、音樂純音圓潤,而且重量輕得驚人。制琴師們把早先“微奧里”上的音階格子除去,在光木頭上裝上四條弦,這樣,就成了現代小提琴的形制。以后,世界各國的小提琴制作家一直在按照意大利大師們的琴形和尺寸進行仿制。意大利的小提琴也因而譽滿全球。
1716年,意大利著名的弦樂器制造匠斯特拉提凡里斯制造出了一把精致的小提琴,1972年12月在拍賣中以104萬法郎的售價成交,被紐約收藏家哈里·阿·達非買走,是當時世界小提琴的天價。在現在的德國馬克諾基爾森樂器博物館中,收藏有一把世界上最小的小提琴,長僅約5厘米,是這個博物館的珍品。還有一把長4米的“小”提琴,制作于1849年,在巴黎音樂院博物館中展出其復制件,這把提琴用一套腳踏板來演奏,每蹬一次可壓彈3根弦。
現代世界音樂界為提高提琴制作水平,許多國家都成立了提琴制作協會,并定期舉行國際比賽活動,其中金質獎是國際提琴界的最高榮譽。1980年,我國廣州樂器廠技師陳錦農制作的一把小提琴,在美國提琴協會舉辦的第四屆國際制作比賽會上,首次獲得音質金牌。1983年7月,我國北京提琴廠技師戴洪祥制作的小提琴,又在德國提琴協會舉辦的首屆卡賽爾國際制作比賽中獲得了音質金獎,這表明我國小提琴的制作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免責聲明
本網站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資料,均出于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信息之目的,其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所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逐一和版權者聯系,若所選內容作者及編輯認為其作品不宜上本網供大家瀏覽,請及時用電子郵件通知我們,以便即時刪除,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主辦單位:智庫園(北京)國際文化有限公司 技術支持:中企集成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569號 備案號:京ICP備10020766號-2